锡林郭勒盟旅游发展委员会.png
无标题文档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门户网站
首页 | 旅游概况 | 旅游须知 | 线路推荐 | 旅游规划 | 旅游企业 | 牧人之家 | 民俗文化 | 主题活动 | 留言板
旗县视窗 |
  首页 > 民俗文化 > 文体娱乐
蒙古族歌曲
2017-12-20 15:07:00
〖发布日期:2017-12-20〗〖作者:〗
〖字体: 〗〖背景色: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打印本稿〗〖关闭


  自治区蒙古、汉、回、满、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而且,各民族本身因地域和部族的不同,同一民歌还形成了多种风格特点。蒙古族民歌就可分作鄂尔多斯蒙古民歌、阿拉善蒙古民歌、乌拉特蒙古民歌、土默特蒙古民歌、乌兰察布蒙古民歌、锡林郭勒蒙古民歌、额鲁特蒙古民歌、科尔沁蒙古民歌、呼伦贝尔蒙古民歌、布里亚特蒙古民歌等;体裁有长调和短调、单声部和多声部之别,等等。题材内容有颂歌、情歌、宴歌、思乡歌、赞马歌、嫁女歌、诙谐歌、儿歌等10几种类别。长篇叙事歌如《嘎达梅林》、《陶克陶胡》、《韩秀英》、《森吉德玛》、《达纳巴拉》、《宝音和稀格大喇嘛》等,结构庞大,内容完整,故事动人,较真实地反映了蒙古族社会的风土人情和历史事件,也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音乐信任和音乐理论研究,都有长足的发展,自治区和各盟市办有专门的音乐刊物,艺术院校为音乐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歌舞团、乌兰牧骑遍布全区。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和音乐论文。歌唱家如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牧兰、拉苏荣、金花等,演奏家如齐·宝力高等,多次代表本区外出表演获得好评。其他如歌剧、舞剧、电影、电视的音乐创作,也产生出许多优秀作品。   

  长调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主要流行于牧区。内部结构较自由,题材集中表现在思乡、思亲、赞马、酒歌等方面,在一首民歌中所反映的内容多集中于一个侧面,很少有长篇巨制。如流行于阿拉善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轮番酒之歌》、《查干套海》、《辞行》、《牡丹梁》等,流行于呼伦贝尔的《辽阔的草原》等,流行于锡林郭勒的《小黄马》、《思乡曲》等,都是乐段体的长调民歌。

  短调与长调对比而得名。内部结构较规整,有的为两句式,有的为四句式或其它结构形式,乐句之间与唱词之间的结构形式与布局较长调民歌协调、对称。流行非常广泛,自治区各地的短调民歌,也因地域与部族的不同而各呈风韵。如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金怀》、《引狼入室的李鸿章》、《锡尼喇嘛》和科尔沁短调民歌《钢铁州城的九音钟》、《美酒醇如香蜜》、《六十三之歌》、《北京喇嘛》等,就各有特点。

  潮尔蒙古族民歌中的多声部民歌,即由主旋律和一个持续音低声部形成的对比性复调音乐。该持续音多用本调的属音,任主旋律如何变化,下面的持续音不变。锡林郭勒盟民歌《成吉思汗颂》等即属此例。

  扎恩达勒达斡尔族民歌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共有三种:一是词曲固定,不能随便改动的扎恩达勒,如《心上人》、《伊齐肯乌根》、《哎哟,妈妈》等;二是即兴填词演唱,但曲调固定的扎恩达勒,题材内容可以由演唱者自由填词;三是词、曲均可即兴编唱的扎恩达勒,基本上属于创作,如《怀念朋友》、《逃难歌》等。第三种经过人们传唱后,又循环演变成第一种。扎恩达勒的衬词以讷耶尼耶为主,或冠之首,或殿于尾,或置于中,也有的曲调通篇吟唱讷耶尼耶,并无正文。达斡尔民歌以宫调式为主,也有徵、商调式。其旋律舒展悠扬,有起伏。达斡尔族人民为了保卫家乡、保卫祖国,在历史上曾与沙俄侵略者进行过英勇斗争,如《达斡尔民族歌声》,是本民族中广为流传的一首民歌。解放后,产生了许多歌颂党、赞美社会主义祖国的新民歌。

  赞达拉嘎鄂温克族民间小调、山歌之类民歌的总称。就赞达拉嘎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演唱特点而言,有字少腔长、犷达悠长的慢速演唱的,也有字腔统一(或基本统一)、节奏紧凑的快(或中快)速演唱的。在旋律方面有时出现高低八度的重复,音域最宽者到十五度。在旋律的进行中,长音或尾音的装饰很有特点。其调式多以宫、徵为多,羽次之。鄂温克族民歌的旋律具有简洁朴素的特点。传统民歌的题材,有表现生产劳动的,如《黄羊之歌》、《德敖奎河》,表现反抗斗争的如《出征歌》、《歌唱海兰蔡将军》;表现爱情的,如《奔马》和《金珠与珠烈》,其它还有赞歌、风俗歌、儿歌等。

  赞达以山歌、小调为主的鄂伦春族民歌。题材有赞歌、情歌、劳动歌、诙谐歌、儿歌等。因为鄂伦春人长期的游猎生活,形成了节奏自由、旋律高吭悠扬的特点,如《各民族欢聚我幸福》、《远方来的鹿》等,也很有特点。旋律音域较宽,达十四度左右,多用羽调式,较少用宫调式与徵调式。旋律音阶多用五声,鲜有六声。曲式结构为二乐句或四乐句单乐段体,一些长篇的叙述歌也多如此。衬词多用“讷咿耶”几个字。解放后,鄂伦春人民即兴编创出许多新民歌,如《鄂伦春小唱》,流行于全国。

  漫瀚调汉语译意为沙漠调。民歌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蒙古、汉杂居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包头市土默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等地。尤其以包头市漫瀚剧团最为出名。主要特点是:旋律以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为主,吸收了爬山调的特点;唱词以汉语为主,但又吸收了蒙语词汇,使两种风格的旋律互相揉合,两个民族的语言混合使用。如《王爱召》、《栽柳树》,均属此例。其它还有《阿拉坦岱日》、《扫帚花日》、《毛主席带将幸福来》等。

  爬山调也叫爬山歌、山曲儿、小曲儿、曲曲儿等。内蒙古地区有后山调、前山调、河套调之分。后山调流行于阴山北麓,旋律高吭悠长,音程跳动大;河套调流行于巴彦淖尔盟河套地区,旋律优美,感情细腻;前山调则主要流行于土默特平原,其特点是兼有后山调与河套调之长。演唱者,或牧羊人、或赶脚人、或村姑、或农夫,喜也歌,忧也歌,又各有所长。演唱形式有室内与室外之分:室外歌者多为男性,腔长调大,内容不限;室内歌者多为妇性,其调门较低,旋律柔美婉转。题材很丰富,从花鸟鱼虫、五谷八畜、吃喝拉杂以至于演唱者本人的夙愿和喜怒哀乐等,笑骂褒贬,插科打诨皆能成颂。其句式为典型的上下句结构,比、兴、赋等手法应用普遍而有特点。爬山调的演唱,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曾以它简单的艺术表演形式和通俗易懂的唱词内容,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起过积极的宣传作用。解放后,广大人民即兴编创了许多新词,在社会上广泛流行。

  火调泛指每年正月十五农村扭秧歌所演唱的民歌。最初,这些民歌和秧歌舞配合演唱,以后渐次分离出来,成为单独的民歌演唱形式。曲目很杂,有的是从其它艺术形式中移植而来。共同特点是结构整齐,节奏性强,旋律简朴流畅,便于咏唱,容易普及流传。如《三国调》、《珍珠倒卷帘》、《凤凰九九图》等。

  地方小曲在城镇或某一地区普遍流行的民歌小调。旋律风格是“南腔北调”。演唱形式,有劳动号子、风俗歌、记事歌、诙谐歌、儿歌等;题材内容天南海北,包罗万象,如花鸟鱼虫、四季五更、儿女情长以及社会上的重大事件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些地方小曲,在配合历次政治运动(如土改、剿匪、镇反、婚姻法、抗美援朝、取缔一贯道等),均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打印本稿〗〖关闭〗   
 
相关附件:

相关信息:
政务公开
  领导介绍
  机构职能
  动态信息
  图片新闻
  通知公告
  计划总结
  办事指南
  下载中心
  旅游行风
  调查征集
  旅游质监执法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便民服务
  社保服务   继续教育
  招生考试   人事考试
  天气预报   查万年历
  中国联通   中国移动
  航班查询   列车查询
  淘宝购物   京东购物
 
版权所有:锡林郭勒盟旅游发展委员会
主办单位:锡林郭勒盟旅游发展委员会    承办单位:锡林郭勒盟旅游发展委员会
电话:0479-8268009   邮箱:swy011@sina.com
蒙ICP备06002797